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座堡垒。在铁西大地沧海桑田的巨变中,总有一股力量鼓舞着铁西儿女,总有一种精神让党旗熠熠生辉。一直以来,党建工作是铁西区常抓不懈的永恒课题,在飘扬党旗的感召下,全区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心潮涌动,以澎湃的激情投身到建设“五个铁西”的历史大潮中。
创新“党建+”模式
打造富美乡村
围绕乡村“富”与“美”的主题,创新 “党建+”模式,打造典型,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
党建+农村电商。以西八大村“惠村淘”模式为主体,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村党组织、党员带头创建“惠村淘”农村电商总站,使当地及周边的特色产品如豆包、葡萄、鸡蛋等,在网上进行品牌宣传,线上订单,线下交易,助推农副产品转化成资金。
党建+乡村旅游。以东八大村“花海”为主体,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村党组织和党员为主导,谋划打造“花海”、丛泉湖景观,并吸引外地游客驻足观赏游玩,在沿途黄金路段设置商铺,进行招商,实现游玩、餐饮、娱乐、居住一条龙服务。
党建+专业合作社。以团山子村“田源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发挥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带领村民致富作用。通过建造温室大棚,聘请技术专家进行技术指导,种植经济价值高的中草药、无土栽培技术种植有机水芹菜等高附加值品种,提高市场竞争力。采取村党组织入股合作社,党员、村民积极参与合作社,促进村强民富,提高村民幸福指数。
创新“1+5”模式
创建幸福社区
突出社区党组织一个领导核心,整合社会各类资源,建社区大党委,构建“小区域、大党建”格局。在社区大党委引领下,突出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形成五种服务模式。
有效整合辖区各类服务资源,为居民群众提供便捷服务。整合辖区粮油店、药店、饭店餐馆、图书馆、供气、供电等各类服务资源,建档立卡,形成服务项目,并第一时间将群众需求与服务资源进行无缝对接,做到群众“点单”,社区服务“埋单”,让家政、文教、医疗、就业等服务资源走入楼宇,进驻百姓家中。
精准织密一张服务网,形成社区网格治理。按照“区域相近、类型趋同”原则,将住宅小区、经济主体划分成多个实体网格,成立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领衔”担任网格长,坚持“网格事务”包干代办制,把市容环境、市场管理、群防群治、安全生产等资源全部纳入网格,实现人、地、事、物“一网整合”,做到“人在网格走、事在网格办”。
组建“帮帮团”服务队,打造志愿服务联盟品牌。以社区党组织为引领,组建医疗保健、治安巡逻、家电维修、家教咨询、助老爱小、安全环保、平安创建、法律援助等八支志愿者服务队伍,贴心服务居民群众。
发挥社区各类人才作用,为居民提供无偿服务。充分挖掘社区辖区各类人才,为其搭建服务平台,提供服务场地,实现辖区人才专业服务与居民需求有效对接,使服务精准化、精细化。
打破条块壁垒,推动驻区单位互融共促。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模式,通过吸收驻区单位负责人担任兼职委员、健全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对“两新”组织实行兜底管理等做法,推动党建工作由“感情化”维系向“责任化”分担转变。
创新活动载体
彰显党员先锋作用
开展了“万名党员争先锋,我为党旗添光彩”主题活动,确定了“三个一”的活动目标,目前,全区11000余名党员参与活动。
制定一份先锋计划。每名党员结合工作实际、岗位职责制订“先锋计划”。具体内容应包括学习计划、工作计划和拓展计划等,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到日常工作中。
签订一份先锋承诺。围绕在政治立场、组织纪律、工作作风、个人德行等方面制定承诺内容,并制定具体措施,以实际行动履行承诺,确保承诺落实到位。
做一件先锋实事。每名党员根据岗位职责和个人能力,围绕党建、精准扶贫、环境整治、招商引资等工作确定实事方向,并落到实处。(摘录于2018年2月5日《四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