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

governor
撰写时间:   2012年03月22日   来源: 铁西区人民政府

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四平市铁西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12月1日在四平市铁西区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上

区长 刘俊玲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2009年工作回顾

  年初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市“一个巩固、两个领先”目标,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解放思想,科学发展,求真务实,攻坚克难,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工作目标,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了健康快速发展的喜人局面。

  ——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工业经济保持了企稳向好的发展势头。到年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4户,预计实现总产值160亿元,同比增长51.6%;实现利润2.85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增加值52亿元,同比增长51.8%。民营经济再创佳绩。全区民营企业已达到1095户,同比增长12%;主营业务收入预计实现198亿元,同比增长40%,荣获“吉林省民营经济腾飞竞赛活动先进区”称号,是全市唯一受表彰的县(市)区。招商引资成果显著。积极参加第五届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第八届农博会和多次大中型域外招商、经贸交流和项目推介活动,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2亿元,同比增长70.2%。项目建设和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全年运作重点项目100个,其中,引进华亿换热器和生活垃圾发电等亿元以上项目14个,引进蓝烁印刷和康达农机具等3000万元以上项目40个;巨元——比克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板成功上市,填补了我市没有上市公司的空白,实现了我省企业在境外上市零的突破;依托项目带动,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57亿元,同比增长80%。循环经济示范区的载体作用日益显现。充分利用吉林银行四平分行的信用贷款,修建道路2.3公里,铺设电力配套设施1.5公里,天燃气管道和通讯光缆改线工程全面完成,入驻示范区项目累计达到37个,投产项目28个,预计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亿元。在二、三产业的强势拉动下,全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70亿元,同比增长38.3%;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预计实现 32317万元,同比增长58.9%。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围绕新农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在“村村通”的基础上,有90个屯实现了屯屯通高等级水泥路,达到了60%;新打抗旱机井140眼,改善灌溉面积16800亩。改水改厕工程全面实施。协调资金435万元,新建14处农村饮水工程,解决了8000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新建标准化卫生厕所300座,全区农村标准化卫生厕所累计达到1500座。畜牧业发展后劲增强。新建扩建标准化牧业小区20个,全区猪、牛、禽饲养量预计分别达到17万头、2.3万头、320万只。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不断加大。全年预计实现劳务输出12100人次,预计实现劳务收入亿元以上。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蔬菜耕地面积达到13000亩、保护地面积达到4497亩,同比分别增长4%、9%,蔬菜总产量预计达到5957万公斤;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4.9万亩,总产量预计达到5500万公斤。到年末,全区农业总产值预计实现5.3亿元,同比增长8%;农民人均收入预计达到5700元,同比增长7.5%。

  ——民生质量明显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主次街路卫生保持“十净”标准,全年清理和取缔占道经营1.1万余处、清除野广告1.6万余处、清理城郊积存垃圾500多车,完成冬季清雪总面积达800多万平方米。廉租房体系建设稳步推进,现已有1474户居民享受了廉租房补贴。农民看病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积极争取国债资金,多方筹措匹配资金,全力争取社会各方面支持,新建成的1700平方米平西乡卫生院已投入使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扎实推进,覆盖率达100%,农民参合率达83.5%。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有效开展,第一批流感疫苗的接种工作顺利结束。城乡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年开发就业岗位8464个, 4022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未参保城镇集体企业职工退休人员已纳入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员参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全面推进,参保人数现已达28451人。城乡居民救助工作扎实开展,现已救助3508人,发放救助资金229万元;城乡低保人数达到19731人,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残疾人事业稳步推进,荣获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称号。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建设卓有成效。文明社区、文明新村、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军(警)民共建等创建活动扎实开展,连续20年被评为全省创建文明县(市)区工作先进区,新涌现出11个省级文明单位和17个市级文明单位。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获得标准立项市级以上科技项目6个,其中省级和国家级科技项目2个,荣获市科技进步奖2项。科技大集、科技之春活动广泛深入,利用多种形式开展科技培训工作,广大群众的科技意识明显增强。教育工作成果显著,荣获整体构建德育体系全国先进区,连续6年获全市双线目标管理第一名。教育教学条件明显改善。累计投入资金540万元,全区20所中小学教学设施和校舍得到了更新和维护。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文化市场管理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体育基础设施不断强化,建立农家书屋5个、文化大院5个,9个村实现了体育器材从无到有,三合村被评为“吉林省农家大院先进示范点”。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人才服务平台和载体建设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有效。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认真开展“阳光计生”行动,被省市评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一流区”。审计工作全面推进。加大了对同级财政的审计监督力度,规范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行为。统计工作圆满完成了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处理上报工作,获得了省级数据质量管理双A级达标单位称号。老龄工作连续5年被评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区,在全省建立了首家“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大院”。街政工作有序推进,服务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地方志、兵役、关心下一代、人民防空、档案、民族宗教、旅游等项工作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五五”普法深入实施,司法基础建设有序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全面铺开,人民调解工作有效开展。信访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信访稳定形势全面好转,一些长期的信访积案、难案得到了有效解决,实现了国庆期间零进京、零去省的工作目标,确保了社会和谐稳定。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人民群众社会监督的自觉性明显提升,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21件,政协委员提案46件,办复率均达到100%,满意率在97%以上。省级平安区建设成果得到巩固,各类严打专项整治行动深入开展,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平安畅通工程有效开展,荣获全国平安畅通县区称号。消防、安全生产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进一步完善,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年”各项活动,积极推进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目前全区无各类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法制、服务、责任、和谐政府建设扎实深入,应急体系建设全面推进,政府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进一步增强,政府各部门的行政效能、廉政建设、服务质量、执法水平不断提升。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大事多、要事多、难事多的一年。在各种错综复杂的形势下,我们经受住了建国60周年维护社会稳定的严峻考验,经受住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全区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这是市委、市政府和上级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厚爱有加、真心帮助的结果,是区委把握大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全区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始终关注铁西发展的各级领导,向认真监督和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帮助铁西发展的驻区中省市直单位、部队及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地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偏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立区大项目不多,后续大型骨干支撑项目缺乏;资金瓶颈制约明显,获取上级扶持资金、银行贷款、民间融资难度加大;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缓慢;可用财力十分有限,财政增长满足不了刚性支出的需要;社会保障和就业压力较大,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生产生活问题亟待解决;公务人员素质、办事效率与发展的需要和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对待并加以解决。

  二、2010年工作的主要任务及措施

  2010年,是我们摆脱金融危机最为重要的一年,也是蕴含重大发展机遇的一年。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全面做好政府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我们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省委九届八次全会、市委五届五次全会和区委七届四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市“一个巩固、两个领先”目标,按照区委“保增长、惠民生、破难题、促发展”要求,继续坚持大上项目、全民招商战略,以壮大经济实力为核心,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为根本,以提高民生质量为重点,以维护和谐稳定为基础,以加强自身建设为保证,强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达到82.7亿元,增长18.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92亿元,增长20%;农业总产值达到5.6亿元,增长5.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00元,增长4%;全社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5亿元,增长15%;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3.55亿元,增长9.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要做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 狠抓经济运行,壮大发展支撑力。继续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主攻方向,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围绕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产业延伸,加快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全面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推动工业提速增效。重点抓好5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增产增效,坚持因企制宜、分类指导、重点推进、整体发展的原则,积极协调各种优势资源,形成调动各种要素促进工业增长的发展局面。大力支持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骨干企业和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重点企业加快发展。继续实行一企一策的调度机制,加强生产调度和运行监测,深入企业逐户研究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力保企业运行、要素供应、重点项目建设和现金流正常运转,最大限度地释放存量资产潜能,促使企业扩大生产。努力帮助亏损企业摆脱困境。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千方百计地帮助目前亏损和濒临亏损的12户企业走出低谷,促生产、保增长,实现扭亏增盈。着力培植规模企业。对一批成长型和具有广阔市场发展前景的企业,在技术、资金、市场、管理和服务上给予重点倾斜,促进企业上规模上水平,做大、做强,通过培育、支持、引导,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扩充规模实力,提高发展质量,明年争取再培育10户规模以上企业。加快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工作,引导和支持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优势产业,研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化企业品牌意识。积极培育自主品牌,重点帮助巨元、宏宝莱等企业申请国家驰名商标。

  扩大民营经济总量。围绕组织实施民营经济腾飞计划,加快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千方百计激发全民创业热情,不拘一格培育创业主体,兴起全民创业的新热潮。围绕“点、线、面”相结合的全区第三产业发展格局,积极组织规划和发展服务经济,强化街区的商务优势,建立多元化和多层次的便民、利民的城市服务网络,构建城市功能区和特色商贸街,大力发展楼宇和总部经济,加快发展信息服务、科技研发和现代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家政服务、物业服务、医疗保健、体育健身、社会化养老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培育扶持大型商贸流通、动漫创意、仓储式商场等新兴服务业。

  破解制约发展瓶颈。继续千方百计地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资金难题,为全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加强银政银企合作。继续抓住国家取消对商业银行贷款规模限制的机遇,加强与各类金融机构的沟通联系,大力推进政银企合作,最大限度争取信贷资金支持,力争为中小企业争取各级商业银行贷款3000万元。扩大融资担保。积极帮助和支持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和项目,采取有效措施,挖掘企业自身潜能,提升管理水平,强化诚信体系建设,加强与省、市、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联系,力争为企业解决发展资金5000万元。争取专项资金。组织专门力量,认真研究、解析国家和省里的投资扶持政策,积极包装符合国家投资方向的项目,超常规运作,全力争取国家和省里的专项扶持资金。推广融资合作。学习和推广巨元公司资本运作的经验,充分调动企业自身的能动性,积极加强与有投融资能力的企业集团沟通、联系和洽谈,促成企业间融资合作,全年力争促成 3户企业实现融资合作。

  (二)加快“三农”工作进程,巩固发展统筹力。坚持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以城镇化理念建设农村、以现代化观念和先进适用技能武装农民为统领,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坚持以全省“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为重点,努力提高全区新农村建设整体水平。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下大力量整治农村环境,推进清垃圾、清粪便、清柴草、清路障,改院、改厨、改厕、改圈工作,搞好村屯绿化、美化。重点做好已申报的九间房、团山子2个示范村以及沿公路线、铁路线和环城村屯的环境整治,力求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成效,向外界展示我区整洁优美的农村风貌。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积极实施节水灌溉工程。全年力争新打抗旱水井1000眼,增加节水灌溉面积2000亩。建立健全村屯道路建设和养护管理机制。全年力争新修高等级水泥路60公里以上,80%的屯实现屯屯通。加快推进泥草房改造,改善农民居住环境。继续抓好退耕还林,搞好集体林改,推进农田防护体系建设。加强农村有线电视、通讯光缆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提升农民群众生产生活质量。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努力把产业化经营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强化产业支撑的主推模式,依托全区丰富的粮、牧和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种养加、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拉动产业链,扩大规模效益。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继续实施蔬菜、奶牛、肉禽、经济作物和农产品加工五大工程建设。蔬菜生产以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为依托,发展名优特菜和高效优质经济作物,特别是围绕九月青豆角、番茄、食用菌等菜类资源,精心打造菜类产业,全力推动万亩棚膜经济园区建设。畜牧业以奶牛、生猪、肉禽等畜禽产品资源为依托,加强标准化牧业小区建设,增加牧业小区的数量、扩大牧业小区的规模。全年新增牧业小区10个以上。年内奶牛、生猪、禽饲养量同比分别增长10%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业以培育壮大万海牧业、和农牧业等龙头企业为重点,加大扶持服务力度,使其扩规模、上水平,发挥更大的典型引路作用,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全年力争新增农畜产品加工企业5户以上。

  发展经济合作组织。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推广新品种、使用新技术、带动信息化进村入户;通过市场联结,建立完善产、加、销紧密衔接的机制,推进产业发展规模化、专业化和集聚化。全年力争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5个。充分发挥农村人才在发展农村经济和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带动示范作用。做大做强劳务经济,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组织开展对外出务工农民的培训活动,切实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全年培训农民工不少于5000人次,输出劳动力不少于2万人次。

  (三)突出招商引资,增添发展新活力。继续深入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开放政策和投资拉动战略,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和项目建设的广度和深度,切实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努力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抓住当前国际产业资本加速向中国转移,国内沿海产业资本向中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转移的大好时机,结合当前全区开展的“冬季工业项目百日招商活动”,举全区之力,采取超常规举措,努力实现招商引资工作的新突破。开展定向招商。围绕主攻“长三角”,突破“珠三角”,拓展“环渤海”,挖掘“港澳台”的招商引资重点区域,尝试在这些地方建立临时驻外招商站,进一步延伸招商触角。开展上门招商。针对长三角、珠三角和国内外知名企业,成立由区五个班子领导挂帅的招商引资专业小分队,上门招商,现场向企业介绍情况,现场解决客商反映的问题,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开展以商招商。积极鼓励和支持现有企业与国内外大企业、大公司联系,加强合作交往,攀高结强,实现引进一个项目,带来一群企业,形成一个产业集群。开展以情招商。充分利用我区在外创业的成功人士以及其他人脉资源,通过同乡这个平台,把招商引资的网络延伸到全国、延伸到全球。开展网上招商。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快捷的优势,发挥文明铁西网站和铁西政府网站两个网络信息平台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把铁西区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交通优势、政策优势宣传出去,把铁西区的招商项目公布出去,积极通过网络作宣传、引项目。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要突破35亿元,引进外资1300万美元。

  着力推进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做到在谈项目早立项,立项项目早建设,建设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见效。积极做好项目的对接和申报。紧紧围绕国家重点扶持的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和节能减排工程等,认真分析研究中央资金投入方向,继续抓好投资7000万元的现代钢铁高炉煤气余压发电、投资4000万元的红嘴水泥余热回收等项目的谋划、筛选、申报工作,完善前期手续,争取获得国家投资支持。努力抓好项目的策划和包装。立足现有产业和优势资源,结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从换热器生产、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入手,分期分批搞好项目的策划、储备和运作。进一步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以做大做强重点企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就业容量为目标,精心谋划、论证、包装一批带动能力强、成长性好、附加值高的大项目、好项目。认真抓好项目的落地和推进。切实加大联系运作力度,积极建设一批科技含量高、投入产出快、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聚集。明年,对续建的巨元-比克换热器园区、慧谷沼气循环物有机肥、宏宝莱年产10万吨蛋白饮料等项目,要强化服务,集中力量加快进度,确保按时间节点投产达效;对具备开工建设条件的年产60万米输送带及年产500万米电热带、三明换热器等项目,迅速帮助办理相关手续,确保一定数量的项目明年实现如期顺利开工,持续形成项目建设的高潮,实现一大批项目落地而起,一大批企业落户生成。

  大力加快示范区建设。按照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继续聚集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规划好项目建设用地,打造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服务一流的示范区。通过多种渠道,加强与金融机构协调,采取银行贷款、招商引资、政府和民间资本注入等多种方式,不断加快完善示范区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示范区发展步伐。充分利用全国发展循环经济第二批试点单位的优势,切实用好、用足、用活循环经济的相关政策,提升配套功能,建立示范区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努力打造品牌效应。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围绕加快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和香港工业园建设,继续储备一批有利于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以及促进资源节约、发展循环经济的节水、节地、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和清洁生产型大项目、好项目。

  (四)强化财税征管,提高发展保障力。2010年是我市对两区实施新财税体制的第二年,我们要在用好用足政策的基础上,切实增强聚财理财能力。

  全面培植税源。把培植税源作为增强财政保障能力的主要途径,准确把握驻区企业动向,涵养骨干税源;巩固中小企业以及零星分散税源,培育新兴税源。特别是加强骨干企业的服务和资源的管理,研究制定更为细致、周到的服务措施,使属地企业留得住、做得大。

  狠抓增收节支。针对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继续积极主动、多渠道、全方位争取国家、省、市专项资金和转移支付资金,增加可用财力。加强和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扩大征管范围,不断挖掘税收潜力。继续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持以保工资、保救济、保运转、保稳定为重点,大力压缩弹性支出,优化支出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把最有限的资金用到最急需最关键的地方,使全区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强化财税监管。坚持深化财税改革,严格部门预算,强化预算约束,继续抓好“收支两条线”管理和政府采购工作,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构建合理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加强对专项资金和重大项目资金的使用监管、跟踪问效,不断推进财政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坚持依法治税,搞好与市财税部门的沟通与配合,加强税收征管,切实做到应收尽收。

  (五)繁荣社会事业,扩大发展影响力。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整体业务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整合教育资源。加大资金投入,争取全年投资400万元以上,努力改善城乡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逐步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实施科技兴区战略。大力加强科技项目和科技成果评审的推荐和申报工作,全年要完成申报科技项目5个以上。加快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步伐,搭建全民健身平台,大力开展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活动,丰富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文化体育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全年新建农家书屋5个、文化大院5个。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全面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切实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与大专院校联系,多深入企业走访调研,掌握人才需求状况,做好人才服务工作。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监督,逐步实行审计前公告和审计结果公开制度。认真开展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数据开发和利用工作,全力做好第六次人口普查准备工作,适时编制“十二五”规划。进一步加强街道和社区建设,强化街道办事处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完善为民服务体系,拓宽服务领域,发挥好街道社区在经济发展、建设宜居城市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职能作用,提高服务水平,满足群众多方面的生活需求,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巩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区成果,努力扩大社区助老、农村居家养老受益面和覆盖面,打造助老、养老服务品牌。积极做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兵役和人民防空工作,认真开展军警民共建,深入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努力开创双拥工作新局面。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多元化地促进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进一步做好关心下一代、档案、旅游、民族宗教、地方志等各项工作。

  (六)实施民生工程,增强发展凝聚力。加大环境整治力度,不断完善城乡环境卫生常态管理机制,继续推行城区全天候保洁制度,扩大农村自费保洁范围,着重抓好城乡结合部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重点路段实行城区化管理,探索新的适合城市发展的环境卫生管理模式,全面改善城区环境;认真抓好市容市貌整治,继续做好绿化美化工作;加强冬季城市管理,突出做好清雪工作,确保道路畅通和城市整洁。加快廉租房体系建设,努力解决弱势群体的住房困难,争取全年享受廉租房补贴的人数达到4500人。继续完善城乡公共卫生体系,不断扩大服务范围,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全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升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建立健全保障工作运行的有效机制。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积极开展创业促就业活动,加强再就业三级社会保障工作网络建设,着力解决好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劳动保障执法监察,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认真做好城镇居民医保工作,切实做到应保尽保。继续扩大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覆盖面,确保养老金和失业救济金及时足额发放。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救助体系,落实相关政策,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和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着力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坚持安全发展,突出重点行业、危险领域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监管水平。规范信访秩序,加大初信初访处理力度,努力减少越级访。畅通社情民意,扎实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认真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司法基础建设,推进人民调解和社区矫正工作。保障社会公共安全,积极巩固全省“平安区”创建成果,夯实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有效预防和依法打击各类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七)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政府执行力。按照建设法制、服务、责任、和谐政府的具体要求,坚持为民、务实、廉洁、高效原则,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提高执政水平,努力开创政府工作的新局面。坚持科学施政。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努力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不断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等制度,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积极推进政府管理体制创新,完善部门协调机制。大力精简会议和文件,多深入基层,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依法行政。全面贯彻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行政权力,依法管理经济社会事务,公正、文明执法。落实行政复议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和培训,不断提高政府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切实提升政府整体执行力。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社会公众的新闻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坚持廉洁从政。推进政务公开,规范工程招投标、产权交易、政府采购行为,不断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度。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大行政监察力度,从严治理行业和部门不正之风,对以权谋私、与民争利、侵害群众利益的违纪违法案件,坚决查处,绝不姑息,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们所面临的任务将更加繁重,我们所肩负的责任将更加重大。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坚定必胜信心,勇敢面对挑战,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加快“繁荣、富裕、文明、和谐”新城区建设步伐而努力奋斗!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