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

governor
撰写时间:   2012年03月22日   来源: 铁西区人民政府

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四平市铁西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11月20日在四平市铁西区七届人大二次会议上

区长 刘俊玲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2007年工作回顾

  年初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繁荣、富裕、文明、和谐”新城区为目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推动了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大发展、快发展。到年末,预计全区生产总值实现35.52亿元,同比增长31.7%;一、二、三产业增加值预计分别实现2亿元、22.32亿元、1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5%、45.5%、10.1%;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20亿元,同比增长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实现23亿元,同比增长18.3%;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预计实现14938万元,同比增长30.1%。

  ——工业运行健康快速。到年末,全区29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预计实现总产值69亿元,同比增长50%;预计实现增加值21.5亿元,同比增长51.8%;预计实现利润1.3亿元,同比增长64.5%,创历史最好水平。工业技改投入不断加大,全年实施较大技改项目18个,完成技改投资4.68亿元,同比增长41%。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全区民营企业已经发展到868户,同比增长16.1%;营业收入预计实现88亿元,同比增长37.5%;实缴税金预计实现3.8亿元,同比增长34.6%。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区农业总产值预计实现4亿元,同比增长39.5%;农民人均收入预计达到5000元,同比增长20.5%。种植业结构调整稳步实施,全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3.7万亩,粮食总产量预计达到1.4亿斤;蔬菜耕地面积达到11033亩、保护地面积达到3692亩,同比分别增长7.6%、19.4%,蔬菜总产量预计达到5.2万公斤,同比增长4.2%。畜牧业发展继续保持良好势头,新建标准化牧业小区4个,全区猪、牛、羊、禽饲养量预计分别达到12.8万头、1.8万头、0.75万只和260万只。农副产品加工业不断壮大,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15户。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逐步加大,全年预计实现劳务输出1.5万人次,同比增长36.4%,预计实现收入7000万元以上。“村村通”工程进展顺利,共投入资金800多万元新修高等级水泥路25.4公里、沙石路22公里。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水改厕、环境卫生等项工作跃上新台阶。

  ——税源经济发展较快。税收环境不断优化,第二、三产业成为区级财政收入的主力军。以规模企业为重点的骨干税源成长迅速,年度纳税额超过20万元的企业已经达到6户,是去年的3倍;年度纳税额超过100万元的企业实现了零的突破。以餐饮服务业为重点的零散税源显著增多,已经成为财政收入的有益补充。

  ——招商引资成绩喜人。全年共引进开发较大项目47个,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6个,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19个。在这些项目中工业项目达到29个。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大,先后组织参加了第三届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和多次大型域外招商、经贸交流和项目推介活动,全年预计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1.8亿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到位520万美元,省外国内资金到位9亿元。以循环经济示范区为代表的载体和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新修建区内道路1.8公里、排水管线1038延长米,换热器补偿器、众信彩钢等11个项目建成投产,广信塑钢、商品混凝土生产基地等4个项目投产在即,这些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可实现产值8.5亿元,实现利税1000万元。

  ——人居环境更加优化。城区环境卫生整治取得新成果。城区环境综合整治百日会战活动扎实开展,重点加强了对全区4个出口和城乡结合部的综合治理,全年清理和取缔占道经营6400余处,清除野广告1.6万处,清理城郊积存垃圾700多车,市容市貌得到明显改善。积极参与并稳步推进“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活动,连续组织实施绿化、美化工程,对104个居民小区进行了绿化规划、督导,协调28家责任单位完成10处无人管理区域的绿化美化任务,全年共栽植行道树2138株、乔灌木6万株、草坪18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了32.2%。我区代表全市接受国家园林城绿化达标检查,得到了国家检查组的充分肯定。清雪工作成效显著,先后组织动员32万人次参与7次清雪,其中有一场是十年一遇的暴雪,清雪总面积多达120万平方米,广大市民非常满意。城市棚户区改造工程进展顺利,全年协助完成动迁面积15万平方米,532户居民实现了顺利搬迁。

  ——群众生活不断改善。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进展顺利,全区农民参合率达87.9%。再就业三级社会保障工作网络建设逐步完善,共开发就业岗位5700个,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600人,全年可实现劳务输出19419人次。未参保的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生活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1964人纳入省、市、区三级财政保障范围。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全区城乡低保人数达到17007人,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残疾人事业扎实推进,社会化康复体系初步形成。

  ——社会事业和谐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明显,文明社区、文明新村、文明行业创建活动深入开展,连续17年被评为全省创建文明县(市)区工作先进区。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全年申报市级科技项目3项。教育工作成果显著,荣获整体构建德育体系全国先进区,连续4年获全市双线目标管理第一名,中考成绩连续14年居市区首位。教育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全年累计投入资金550万元,4所中小学1500平方米的危房得到了彻底改造。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在省内一些赛事上频创佳绩。事业单位机构改革顺利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不断深化。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深入,被省确定为“计生线”免检单位,获得省、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区”称号。审计工作有效开展,加强了对同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财务审计,强化了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监督。统计工作卓有成效,网络信息化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全面完成了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老龄工作再创佳绩,连续3年被评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区。街政工作平稳推进,服务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兵役、关心下一代、人民防空、档案、民外侨、旅游等项工作也取得了新的成绩。

  ——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五五”普法扎实开展,司法基础建设有序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全面启动。基层民主建设依法推进,顺利完成第七届村委会换届工作。信访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及时解决。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社会监督,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35件,政协委员提案39件,办复率均达到100%,满意率达96%以上。平安铁西建设取得良好成效,各类严打专项整治行动深入开展,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57起,打掉犯罪团伙10个,打处犯罪嫌疑人198人。打击传销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成功地捣毁了162处传销窝点。消防、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得到切实加强,完善了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建设,目前全区无各类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法制、服务、责任、和谐政府建设深入开展,政府各部门的行政效能、廉政建设、服务质量、执法水平不断提高。

  各位代表,2007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这主要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社会各界真诚帮助的结果,也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奋发进取、求真务实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全区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始终关注铁西发展的各级领导,向认真监督和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帮助铁西发展的驻区中省市直单位、部队及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地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够大,经济效益滞后于发展速度,立区企业、立区项目培育和开发工作效果不明显;农村、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民增收渠道不宽,科技长入农业力度还不够大;财政收入和刚性支出的矛盾还比较突出,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的任务极其艰巨;社会保障和就业压力较大,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生产生活问题亟待解决;部分干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8年工作的主要任务及措施

  2008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实现全区“十一五”规划、推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大发展、快发展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做好政府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明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繁荣、富裕、文明、和谐新城区为目标,继续坚持深入实施大上项目、全民招商战略,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着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努力实现全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28.1%,达到45.5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5.6%,达到93.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5.5%,达到29.01亿元;农业总产值增长10%,达到4.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达到5300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21.4%,达到13.6亿元;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增长10%,达到16431万元;全社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达到24亿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为完成上述任务,重点要做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以工业提速增效为目标,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做强优势企业,壮大优势产业,切实把工业提速增效贯穿于新型工业化建设的始终。

  全面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逐步构建生产一批、开发一批、储备一批的梯次发展格局,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支柱产业。全年力争完成工业技改投入6.5亿元,同比增长40%;开发新产品8项,新增产值2亿元以上。

  切实强化经济运行宏观调控,实现工业提速增效。对红钢、巨元等10户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骨干企业,要采取一企一策的调度机制,坚持优先原则,强化生产要素协调,使企业加快生产。对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19户重点企业,要围绕产、供、销等重点环节,通过现场办公、专题协调会等措施,促使企业开足马力,实现产销两旺。对亏损和濒临亏损的企业,要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千方百计地帮助企业革新挖潜,摆脱困境,实现扭亏增盈。

  加大培植新生规模企业力度,积聚强大后备力量。围绕比克—巨元工业园区项目建设,加大扶持服务力度,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尽快在国内创业版上市。围绕产品有市场、效益好、有发展前景的东大风机、德嘉电子仪表等成长型企业,要全力帮助企业解决融资、人才、技术、市场等问题,促其上规模、上水平,尽快步入规模企业行列,成为全区工业经济的后备骨干力量。

  (二)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切实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按照新农村建设“六新”的发展思路,继续弘扬红嘴精神,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统筹城乡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努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逐步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把“一村一品”作为加快发展特色农业的重要抓手,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做大、做强、做精优势产业,提高比较效益。蔬菜生产要继续以发展棚膜种植为重点,继续推进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扩大名优特菜、绿色及无公害菜种植面积,着力打造自主品牌,全年要新增蔬菜耕地面积5000亩,保护地面积1000亩。畜牧业要以做大规模为重点,继续实施奶牛、生猪和肉禽饲养三大工程,抓好标准化牧业小区建设,搞好良种引进和推广,强化疫病防控,年内奶牛、生猪、禽饲养量同比要分别增长15%、10%、20%。农畜产品加工业要以培育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重点,加大对巨丰牧业、洪升牧业等企业的扶持服务力度,使其扩规模、上水平,发挥更大的示范带动作用。

  切实强化实用技能培训,夯实农民增收基础。加强科技宣传和普及,不断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强化农民劳动技能和知识培训,积极整合劳动、教育、农业等职业培训资源,对外出务工农民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活动,不断扩大农村劳动力输出规模和转移渠道,全年培训农民工要不少于4300人次,输出劳动力不少于17000人次。大力发展农村各类协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把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结合起来,通过推广新品种、使用新技术,带动信息化进村入户,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大力改善农村基础条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继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用于直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投入高于上年,实实在在为农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全年新修建村村通高等级村路要达到20公里,新建各类农村人畜饮水和抗旱节水工程要达到3处。继续加强农村有线电视、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村文化、卫生事业发展,切实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

  (三)以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为依托,积极打造一流发展载体。围绕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继续聚集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把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成周边地区环境最好、政策最优、服务最佳的“工业特区”。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通过争取开行软贷款、招商引资、政府和民间资本注入等多种方式,大力加快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配套。要按照循环发展的理念,切实做好1.2平方公里起步区项目建设用地的规划使用,坚持做到规划设计科学、产业布局合理、功能配套齐全、环境建设优美。

  强化项目储备包装。充分利用各种招商活动,积极宣传推介循环经济示范区的环境政策,努力打造品牌效应。围绕节能降耗,积极储备一批有利于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以及促进资源节约、发展循环经济的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和清洁生产型大项目、好项目。进一步做好园区原有的100个项目的包装工作,不断充实和完善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库。

  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积极申请并充分利用省级开发区的各项优惠政策,争取纳入全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第二批试点单位,切实建立循环经济示范区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要积极整合要素资源,加强循环经济示范区与海丰工业区及其他工业企业的科学整合和联合开发,不断延伸产业链,实现优势互补,促进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强化集聚功能和辐射效应。

  (四)以大上项目、全民招商为突破口,全力拉动经济快速发展。继续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和“走出去、请进来”的开放政策,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和项目建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要按照“上争下促、外引内培”的工作要求,紧紧抓住国家扶持东北老工业基地和粮食主产区产业化经营的机遇,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大上能够拉动全区经济发展的工业项目;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大上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围绕科教兴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大上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和资源循环利用生态环保型项目;围绕财政增收,大上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的税源型项目。全年力争新上1000万元以上项目35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5个,亿元以上项目3个。

  继续推进全民招商。要进一步调动全民参与招商的热情,引导全区广大群众积极挖掘各种社会关系,主动联系、寻找招商信息,提供招商线索,形成企业主体招商、百姓参与招商、能人带领招商、干部主动招商、各界朋友帮助招商的浓厚氛围。要不断创新招商方式,积极组织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以商招商、小型化招商、专业化招商、网上招商、中介招商活动,实打实地、一对一地进行招商。要充分调动企业招商的积极性,依托全区规模较大、融资能力较强、产品水平较高、经济效益较好的巨元公司、华亿公司、慧谷公司等企业搞招商。要突出重点区域招商,继续把“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港澳台,韩国、日本、俄罗斯,东南亚作为招商的主攻方向,瞄准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大企业集团开展招商。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要达到13亿元,其中引进外资要达到600万美元,引进外省资金达到8亿元以上。

  (五)以壮大民营经济为重点,不断激发全民创业热情。围绕组织实施民营经济腾飞计划,继续加快民营经济群体的发育、壮大和提高。

  积极营造创业氛围。大力培育创业主体,兴起全民创业的新热潮。要通过加强培训、政策扶持、典型引路等措施,继续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岗领办、帮办、创办企业,鼓励城市有能力有实力的人员自主创业,鼓励农村各类能人创办实业。

  不断拓宽创业领域。要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的工作思路,结合区情实际,有针对性地开拓创业渠道。要依托推进农业产业化抓创业,加大农民经纪人队伍的培养力度。要充分发挥奶牛协会、蔬菜协会等行业协会的龙头作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民创业的组织化程度。要围绕社区服务业发展抓创业,发挥城区优势,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创办便民服务项目和家政服务项目。要鼓励和支持更多具有一定资金积累和管理经验的外出务工人员,回乡投资兴业、创办实业、建功立业。

  着力破解制约难题。要千方百计地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资金瓶颈问题,通过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融资担保、加强银企对接、利用中小企业专项资金扶持政策等资本运作方式,争取资金主渠道支持。积极加强与有融资能力的企业集团沟通、联系和洽谈,促成企业间融资合作,为全区中小企业尽快做大做强提供资金支持。

  (六)以开源节流为手段,逐步改善财政状况。遵循“广辟税源、生财有道,拓宽渠道、聚财有方,强化管理、用财有效,加强监管、理财有序”的财税工作方针,不断加大财税工作力度,逐步增强财政保障能力。

  广泛培植税源。要把培植税源作为增强财政保障能力的主要途径,大力发展税源型经济,涵养财源,在巩固已有纳税骨干企业的基础上,再培植一批纳税大户。要重视和扶持零散税源,搞好与市财税部门的衔接,开展好税收专项整治行动,协调好各企业、各税种的税金收缴。

  拓宽增收渠道。要积极研究和利用好国家的政策,争取省市专项资金、转移支付资金,增加可用财力。要加强非税收入的管理,加大执法执罚力度,严格执行非税收入财政统筹比例。

  严格支出管理。要继续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持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大力压缩弹性支出,强化支出管理,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把最有限的资金用到最急需最关键的地方,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

  加强财政监管。要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财政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专项资金和重大项目的审计监督、跟踪问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七)以建设宜居环境为根本,全面提高城乡管护水平。紧紧围绕全市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目标,以环境整治和城市管护为重点,大力改善城区环境,进一步巩固国家级卫生城创建成果。落实好城乡环境卫生常态管理机制,坚持常抓不懈,全面提高城乡管护水平;继续推行全天候保洁制度,加强对棚户区动迁区域的卫生保洁,使全区街路、居民小区保洁达到“十净”标准;不断扩大农村自费保洁范围,加大改水改厕力度,努力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继续坚持做好绿化美化工作,强化养护管理,全年绿化覆盖率力争达到33.5%以上;继续加强冬季城市管理,突出做好清雪工作,确保道路畅通和城市整洁。

  (八)以社会全面进步为基础,大力推进和谐铁西建设。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大教育资源整合力度,逐步改善城乡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积极实施科技兴区战略,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步伐,大力开展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活动,丰富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文化生活,促进城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全面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用人才开发带动项目开发、市场开发和经济建设。不断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全面做好第七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深入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努力开创双拥工作新局面。积极实行审计公告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全力做好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进一步强化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功能建设,完善为民服务体系,不断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共同体。认真开展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培育活动。进一步做好关心下一代、兵役、人防、档案、老龄、旅游、侨务、民族宗教等各项工作。

  (九)以解决民生问题为落脚点,着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按照市、区政府的职责分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区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继续完善城乡公共卫生体系,加强城区社区卫生工作,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立健全保障工作运行的有效机制。认真落实各项就业再就业政策,积极开展创业促就业活动,全面加强再就业三级社会保障工作网络建设,搞好公益性岗位开发,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着力解决好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继续扩大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覆盖面,确保养老金和失业救济金及时足额发放。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救助体系,改善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坚持安全发展,加大重大隐患排查和整改治理力度,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监管水平,有效遏制重大安全事故。进一步规范信访秩序,加大初信初访处理力度,努力减少越级访,认真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加强司法基础建设,提供有效法律服务。积极巩固全省“平安区”创建成果,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改善和提高城乡社区警务工作,依法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三、加强和改进政府工作

  按照建设法制、服务、责任、和谐政府的具体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坚持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取信于民。

  坚持科学执政,提高服务水平。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大力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加快工作节奏,提高行政效能,做到令行禁止,确保政令畅通。大力精简会议和文件,多深入基层,多解决实际问题,把主要精力放在抓落实上,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强公务员队伍的教育、培训与管理,全面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坚持民主执政,推进廉政建设。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公示、重大决策制度,坚持协商在前,决策在后,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大力提倡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不图虚名,不做表面文章,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政规定,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做到警钟长鸣。深入推进政务公开,不断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纪案件,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

  坚持依法执政,强化行政监督。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职责,落实行政复议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政府执行力。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和培训,不断提高政府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人民群众的社会监督和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加强同各民主党派、群众团体、无党派人士的联系,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政府工作。

  各位代表,全面完成明年的目标任务需要我们共同拼搏,努力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我们奋力开拓。让我们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紧紧依靠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凝聚全区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万众一心,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狠抓落实,为建设“繁荣、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城区而努力奋斗!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