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市铁西区人民政府行政执法公示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一个方案

铁西区教育局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实施方案

来源:区教育局  2021-10-11

  根据国务院和省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的相关文件精神,按照关于印发《吉林省教育系统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吉教法〔2019〕3号)、四平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四平市教育局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工作方案的通知》(四教通字〔2019〕116号)和中共四平市铁西区委办公室 四平市铁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四平市铁西区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工作方案的通知》(四铁西办发〔2019〕58号)文件要求,进一步推进全区教育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全面实现执法信息公开透明,执法全过程留痕、执法决定合法有效,有效提高教育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结合铁西区教育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到2020年6月底,在全区教育系统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确保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检查等教育行政执法行为得到有效规范,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做到执法行为过程信息全程记录、执法全过程可回溯管理、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全覆盖,实现教育执法信息公开透明、执法全过程留痕、执法决定合法有效,切实提升教育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优化教育发展环境。

  二、主要任务

  区教育局行政执法科室(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抓好教育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的全面落实,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开展,确保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工作任务。

  (一)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

  要按照“谁执法谁公示”的原则,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明确公示的范围、载体以及公示信息的采集、传递、审核、发布、更新等内容,统筹推进行政执法公示与政务公开、权责清单公布、“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公开等工作。要按照“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主动全面准确及时地通过国家相关信息平台和本地政府统一建立的执法信息平台及部门网站等向社会公开行政执法基本信息、结果信息。

  1.强化事前公开

  (1)公开行政执法权责清单。区教育局行政执法科室(部门)要全面及时准确地公开教育行政执法主体、职责、权限、依据、程序和救济渠道等信息,并实行信息动态管理。

  (2)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要求。教育行政执法部门要规范编制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制定自由裁量基准,明确抽查依据、抽查主体、抽查内容、抽查方式等内容,完善教育行政执法检查对象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并主动公开。

  (3)完善行政执法人员名录库。教育行政执法部门要主动公开执法人员姓名、单位、证件编号、执法类别、执法区域等信息。

  (4)公开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教育行政执法部门要编制并公开本机关服务指南、执法流程图,明确执法事项名称、受理机构、受理条件、审批机构、审批程序、办理时限等内容,同时公布投诉举报途径和渠道等信息,便于群众监督。

  2.规范事中公示

  (1)落实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制度。教育行政执法人员在进行执法活动时,必须主动携带并出示有效执法证件,向当事人和相关人员表明身份,实现执法全过程公示执法身份。

  (2)落实告知制度。教育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必须依法出示有关行政执法文书,并主动告知当事人执法事由、执法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陈述、申辩、听证、救济等权利义务。

  (3)建立政务服务信息公示制度。教育行政执法部门要在政务大厅、服务窗口等固定办事场所的明显位置设置岗位信息公示牌,明示工作人员所属单位、姓名、职务、岗位职责、申请材料示范文本、办理进度查询、咨询服务、投诉举报等信息。

  3.加强事后公开

  (1)落实行政执法决定公开制度。教育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在执法决定作出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向社会公布执法机关、执法对象、执法类别、执法结论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的执法决定(结果)作出或者变更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2)落实双随机抽查公开制度。教育行政执法部门要实现随机抽查事项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实行“阳光执法”,保障市场主体权利平等、机关平等、规则平等。对涉及国家安全、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事项,要按照有关规定合理调整公开方式和范围。

  (3)落实执法决定信息公开发布、撤销和更新机制。已公开的行政执法决定被依法撤销、确认违法或者要求重新作出的,要及时将原行政执法决定信息从信息公示平台撤下。当事人认为公示的行政执法信息不准确,要求更正的,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及时进行核实处理。

  (二)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

  教育行政执法部门要通过文字、音像等记录形式,对行政执法的启动、调查取证、审核决定、送达执行等全部过程进行记录,并全面系统归档保存,做到执法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

  1.完善文字记录

  (1)统一执法规范用语。要结合本地教育行政执法实际,制定执法规范用语,供教育执法人员在具体行政执法行为中使用。

  (2)规范行政执法文书格式。教育行政执法部门要在司法部门的统一指导下,在司法部制定的行政执法文书基本格式的基础上,参照教育部行政执法文书格式,结合本地实际,完善行政执法文书格式。

  2.规范音像记录

  (1)健全音像记录制度。教育行政执法部门开展行政执法活动时,对文字记录能够全面有效记录执法行为的,可以不进行音像记录;对涉及行政相对人重大权益的现场执法活动和执法办案场所,要推行全程音像记录;对现场执法、调查取证、举行听证、留置送达和公告送达等容易引起争议的行政执法过程,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音像记录。

  (2)规范音像记录标准。教育行政执法部门要根据省教育厅编制的全省教育系统音像记录事项清单和执法行为用语指引,明确记录的重点、标准和程序,指导执法人员规范文明开展音像记录。

  (3)完善音像记录配套设施。要根据执法工作实际需要,秉持厉行节约、性能适度原则,配备音像记录设备、建设询问室和听证室等音像记录场所,不搞“一刀切”。

  3.严格记录归档使用

  (1)完善执法案卷管理制度。教育行政执法部门要加强对执法台账和法律文书的制作、使用、管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档案管理规定归档保存执法全过程记录资料,确保所有行政执法行为有据可查。建立健全记录信息调阅监督制度,做到可实时调阅,切实加强监督,确保行政执法文字记录、音像记录规范、合法、有效。

  (2)加强音像记录管理使用。教育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活动结束后要及时将音像记录信息移交存储,音像记录信息应当按照证据审查与认定要求制作文字说明材料,并存储在专用存储设备或者系统之中。教育行政执法部门要确定专人保管,任何人不得修改、删除或者损毁音像记录信息。任何教育行政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对外提供或者通过互联网等传播渠道发布现场执法的音像记录。

  (3)充分发挥记录作用。要充分发挥全过程记录信息对案卷评查、执法监督、评议考核、舆情应对、行政决策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等工作的积极作用,善于通过统计分析记录资料信息,发现行政执法薄弱环节,改进行政执法工作,依法公正维护执法人员和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三)全面推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要建立健全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在作出重大行政执法决定前,必须严格进行法制审核,未经法制审核或者审核未通过的,一律不得作出决定,确保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的规范化。

  1.明确审核机构

  (1)加强法制审核机构和队伍建设。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由区教育局法规科负责。要加强法制审核队伍的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把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具有法律专业背景的人员调整充实到法制审核岗位,配强工作力量,使法制审核人员的配置与形势任务相适应。

  (2)探索法制审核人才队伍建设创新机制。要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在法制审核工作中的作用,探索建立健全本系统内法律顾问、公职律师统筹调用机制,实现法律专业人才资源共享。 

  2.明确审核范围明确执法范畴。

  (1)确定审核范围。凡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或引发社会风险,直接关系行政相对人或第三人重大权益,经过听证程序作出行政执法决定,以及案件情况疑难复杂、涉及多个法律关系的,都要进行法制审核。

  (2)建立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目录清单。教育行政执法部门要结合本单位行政执法的类别、执法层级、所属领域、涉案金额等因素,制定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目录清单,明确重大执法决定事项的标准。

  3.明确审核内容

  (1)规范审核内容。要严格审核行政执法主体是否合法,行政执法人员是否具备执法资格;行政执法程序是否合法;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合法充分;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是否准确,裁量基准运用是否适当;执法是否超越执法机关法定权限;行政执法文书是否完备、规范;违法行为是否涉嫌犯罪、需要移送司法机关等。

  (2)完善审核程序。要结合实际,确定法制审核流程,明确送审材料报送要求和审核方式、时限、责任,建立健全法制审核机构与具体行政执法承办机构对审核意见不一致时的协调机制。法制审核机构完成审核后,要根据不同情形,提出同意或者存在问题的书面审核意见。具体行政执法承办机构要对法制审核机构提出的存在问题的审核意见进行研究,作出相应处理后再次报送法制审核。

  4.明确审核责任

  (1)完善审核责任制度。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是推动落实本单位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作出的行政执法决定负责。行政执法承办机构对送审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以及执法的事实、证据、法律适用、程序的合法性负责。法制审核机构对重大执法决定的法制审核意见负责。

  (2)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因行政执法承办机构的承办人员、负责法制审核的人员和审批行政执法决定的负责人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枉法等,导致行政执法决定错误,教育行政执法部门要依纪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三、实施步骤

  (一)安排部署阶段(2020年1月20日前)

  制定贯彻落实“三项制度”工作方案及相关配套制度,按照“谁执法谁普法”要求,将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的宣传纳入普法宣传内容,对此项工作进行全面宣传、部署、培训。

  (二)全面实施阶段(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3月31日)

  自2020年1月20日起按照制定下发的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和工作流程,全面、严格、规范实施“三项制度”,严格按照“三项制度”责任分工、时间节点,集中力量推动区教育局行政执法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开展,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按时保质完成。

  (三)总结汇报阶段(2020年4月1日至6月30日)

  对照“三项制度”各项要求进行全面总结,做好各项迎检工作。总结、提炼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形成长效工作机制,持续推进“三项制度”的贯彻实施。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三项制度”有效落实。成立区教育局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华任组长,加强对全面推行“三项制度”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法规科,负责全面推行行政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的日常工作。要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主动与司法、编制管理、公务员管理、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发展改革、财政、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联系,接受业务指导,获得工作支持。要按照国家和省、市、区制定的关于推行“三项制度”的工作要求、行业规范和标准,结合区域内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实际,完善和细化本地教育行政执法规范和标准。

  (二)加强队伍建设,保障经费投入。要切实加强教育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对推行“三项制度”进行专题培训。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严禁无执法证件人员从事教育行政执法活动。要结合执法实际,会同财政部门制定行政执法机关执法装备配备标准、装备配备规划、设施建设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将执法装备需求报区人民政府列入财政预算。

  (三)加强督促检查,注重总结提升。要建立推进“三项制度”落实台账,进行责任分工,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逐步构建操作信息化、文书数据化、过程痕迹化、责任明晰化、监督严密化、分析可量化的行政执法信息化体系。要加强督促检查,通过召开专题总结会议、自查自纠等形式,充分调动全面推行“三项制度”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推动“三项制度”不断完善,提升运行效果。对工作不力的要及时督促整改,对工作中出现问题造成不良后果的单位及人员要通报批评,依纪依法问责。